您所在的位置: 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聊城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成立于2024年7月,由农学与农业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组建而成农学与农业工程学院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山东省济南农业学校,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学院。1958年、1959年毛泽东、朱德、邓小平、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校视察。1964年迁址聊城,更名为山东省聊城农业学校,1999年并入聊城师范学院,成立聊城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更名为农学院,2021年更名为农学与农业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前身为聊城师范学院生物系,始建于1986年6月, 2002年8月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

学院学科专业齐全。现有园林(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人才专业、山东省一流专业)、生物科学(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山东省一流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动物医学(山东省一流专业)、智慧农业和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设有生物学、作物学和畜牧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动物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风景园林、兽医和学科教学(生物)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2500余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82人,其中外籍教师2人,教授18人,副教授6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9人,其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110人,具有海外留学及学术研究背景的教师30人。国家和山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特聘中科院院士1人。山东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委员、山东省泰山学者、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8人,省现代农业(林业)产业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等8人,其中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高校青创团队5个。近五年,先后有20多位教师分别担任全国和山东省专业委员会主任等。

学院教学科研设施完善。学院建有独立的实验教学楼,创建了大学生创客空间,生物标本馆(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科普示范工程项目、聊城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温室生态大棚、显微互动实验室、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教学动物医院等42个实验室,教学与科研空间达2万平方米,设备1.2亿元。

学院学科建设特色明显。现有国家马驴遗传评估中心(筹)、山东省高水平畜牧学(培育)学科、山东省高等学校生态环境保育与生物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高等学校黄河流域生态循环农业协同创新中心等7个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建“地衣物种与基因资源生物学研究中心”,菌物标本馆为中国菌物标本馆联盟理事单位;与地方政府共建灵芝产业研究中心和黄河故道桑黄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近几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9项,获中华神农科技奖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奖励20余项。自主培育了聊红槐、聊红椿、聊红桃等系列良种,其中“聊红槐”被评为聊城市市树,设计的“北京园”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评AIPH大奖,研发“登海鲁西208和206”两个玉米新品种。

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基创新引领,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学院学习氛围浓郁,育人环境良好,办学成就瞩目,畜牧学教师团队获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学院获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优秀校友遍布海内外,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生物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数据截止至202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