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八届“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
我院参赛团队再创佳绩
实现“挑战杯”国赛突破
前路虽远 行且将至
怀揣梦想 砥砺前行
一起来看看农院学子的青春风采吧
全国二等奖
项目名称:《基于质谱的脂质组学技术创新及应用》
参赛队员:孙孟奇、宋英华、秦华秀、刘俊杰、郭君豪、逄亚楠、张永乐、谭政
指导老师:李孟孟、王长法
王长法,男,理学博士,民盟盟员,二级教授,现任聊城毛驴高效繁育与生态饲养研究院院长、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驴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科创中国”驴产业服务团团长、中国畜牧业协会第一届、第二届驴业分会副会长、驴业分会驴遗传育种与繁殖专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理事,主要从事驴遗传育种与繁殖等方向研发工作。
2006年9月聘为硕士生导师。2020年9月获中国畜牧业协会先进技术工作者称号。先后主持“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转基因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7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8篇,获批国内外发明专利21件,牵头、参与制定各级标准31项,获国家软件著作权28项;主编、副主编和参编著作6部。首位获得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成果奖二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各1项,参与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等9项各级奖励。已联合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48名。
李孟孟,博士研究生,系主任、党支部书记,聊城大学光岳英才第一层次,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高等学校畜牧学高水平(培育)学科核心成员。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畜产品调控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包括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省农业良种工程子课题等在内的科研课题5项。
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Food Science》和《食品科学》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5余篇,H指数11,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3篇(一区TOP期刊5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3件,参编英文专著1部,参与制定团体标准4项,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作报告多次。担任“科创中国”现代驴产业服务团专家、山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聊城市企业科技副总和市制造业强市顾问团专家、《Animal Research and One Health》杂志青年编委、以及《Food & Function》、《Food Chemistry》等杂志审稿人。
指导本科生获批并优秀结题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以第一作发表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各1篇、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和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二等奖以及全国动物科学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荣获聊城大学优秀班主任,所带的2个班考研录取率均高达71%,位列全校前茅。
项目简介:脂质是动物体的重要营养素,具有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和分子丰富的特点,导致鉴别和解析困难。脂质组学技术应运而生,可全面解析脂质谱,但样本分析周期长、价格高、缺乏标准化技术体系。本项目创建了基于质谱的脂质组学技术体系,实现样品脂质快速提取、脂质高效分离鉴定以及简单分析和高清出图。在畜产品中成功验证,且在相关公司示范和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广大客户的认可和广泛好评,为脂质相关的食品分析、良种选育和疾病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备赛过程:自“挑战杯”准备工作开展以来,学院团委对项目团队给予大力支持。多次围绕该项目,对团队成员开展培训工作,并邀请校内外专家从团队建设、项目提升等方面进行分类指导。在赛前准备阶段,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以线上线下的形式积极讨论比赛注意事项,共同努力、精益求精,力求在比赛中达到最佳效果;在决赛冲刺阶段,学院多次召开推进会,整合各级各类资源,为参赛师生全力以赴备赛提供良好环境。学院多次组织参赛团队开展多轮次答辩演练,深入剖析、寻找差距、反复打磨,对答辩表述、呈现方式等进行再雕琢再提升,努力打造有吸引力、有竞争力的高品质项目。
获奖感悟:
孙孟奇: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我学会了保持冷静,不被失败打倒。这种心态上的成长让我更加自信、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宋英华: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科技、知识上努力创新,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奋勇超越。
秦华秀:挑战杯真的是一场持久战,从两年前加入项目组到现在参加国赛,从最开始不断的改进实验到申报参赛,对项目进行完善。我们在挑战中成长,在挑战杯中看到更好的自己,看到更大的世界!
刘俊杰:这次经历让我们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是我大学时期非常宝贵的经历。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我们有一颗挑战者的心,去奔赴梦想!
郭君豪:希望可以把自己参加比赛的体会带给大家,把这种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精神发扬到我们学习、工作的各个领域。积极参加,学好本领,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项目名称:《基于质谱的脂质组学技术创新及应用》
参赛队员:孙孟奇、宋英华、秦华秀、刘俊杰、郭君豪、逄亚楠、张永乐、谭政
指导老师:李孟孟、王长法
王长法,男,理学博士,民盟盟员,二级教授,现任聊城毛驴高效繁育与生态饲养研究院院长、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驴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科创中国”驴产业服务团团长、中国畜牧业协会第一届、第二届驴业分会副会长、驴业分会驴遗传育种与繁殖专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理事,主要从事驴遗传育种与繁殖等方向研发工作。
2006年9月聘为硕士生导师。2020年9月获中国畜牧业协会先进技术工作者称号。先后主持“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转基因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7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8篇,获批国内外发明专利21件,牵头、参与制定各级标准31项,获国家软件著作权28项;主编、副主编和参编著作6部。首位获得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成果奖二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各1项,参与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等9项各级奖励。已联合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48名。
李孟孟,博士研究生,系主任、党支部书记,聊城大学光岳英才第一层次,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高等学校畜牧学高水平(培育)学科核心成员。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畜产品调控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包括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省农业良种工程子课题等在内的科研课题5项。
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Food Science》和《食品科学》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5余篇,H指数11,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3篇(一区TOP期刊5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3件,参编英文专著1部,参与制定团体标准4项,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作报告多次。担任“科创中国”现代驴产业服务团专家、山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聊城市企业科技副总和市制造业强市顾问团专家、《Animal Research and One Health》杂志青年编委、以及《Food & Function》、《Food Chemistry》等杂志审稿人。
指导本科生获批并优秀结题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以第一作发表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各1篇、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和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二等奖以及全国动物科学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荣获聊城大学优秀班主任,所带的2个班考研录取率均高达71%,位列全校前茅。
项目简介:脂质是动物体的重要营养素,具有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和分子丰富的特点,导致鉴别和解析困难。脂质组学技术应运而生,可全面解析脂质谱,但样本分析周期长、价格高、缺乏标准化技术体系。本项目创建了基于质谱的脂质组学技术体系,实现样品脂质快速提取、脂质高效分离鉴定以及简单分析和高清出图。在畜产品中成功验证,且在相关公司示范和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广大客户的认可和广泛好评,为脂质相关的食品分析、良种选育和疾病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备赛过程:自“挑战杯”准备工作开展以来,学院团委对项目团队给予大力支持。多次围绕该项目,对团队成员开展培训工作,并邀请校内外专家从团队建设、项目提升等方面进行分类指导。在赛前准备阶段,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以线上线下的形式积极讨论比赛注意事项,共同努力、精益求精,力求在比赛中达到最佳效果;在决赛冲刺阶段,学院多次召开推进会,整合各级各类资源,为参赛师生全力以赴备赛提供良好环境。学院多次组织参赛团队开展多轮次答辩演练,深入剖析、寻找差距、反复打磨,对答辩表述、呈现方式等进行再雕琢再提升,努力打造有吸引力、有竞争力的高品质项目。
获奖感悟:
孙孟奇: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我学会了保持冷静,不被失败打倒。这种心态上的成长让我更加自信、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宋英华: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科技、知识上努力创新,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奋勇超越。
秦华秀:挑战杯真的是一场持久战,从两年前加入项目组到现在参加国赛,从最开始不断的改进实验到申报参赛,对项目进行完善。我们在挑战中成长,在挑战杯中看到更好的自己,看到更大的世界!
刘俊杰:这次经历让我们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是我大学时期非常宝贵的经历。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我们有一颗挑战者的心,去奔赴梦想!
郭君豪:希望可以把自己参加比赛的体会带给大家,把这种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精神发扬到我们学习、工作的各个领域。积极参加,学好本领,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审核 吴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