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民族饮食文化内涵,促进民族团结交流,7月28日至8月1日,农学与生物学院“同心筑梦,聚力兴邦”服务队赴山东省青岛市、济宁市、济南市、泰安市等地社区,开展以“巧手烹鲜传百味,匠心制馔映千情”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前期,实践团成员通过文献查阅、线上问卷等形式,对山东省内回族、满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饮食习俗展开初步调研。问卷围绕“民族特色饮食知晓度”“传统技艺传承现状”等问题展开,共回收有效问卷200余份。分析显示,年轻一代对民族饮食文化的认知存在断层,而中老年群体则对传统技艺抱有深厚情感。这一结果为后续实地走访提供了方向。
线下实践中,队员们深入青岛回民社区厨房、济宁特色美食摊位、济南居民家中及泰安街边小吃点等地,通过访谈从业者、参与制作过程、观察售卖场景等形式,沉浸式体验民族饮食制作与传承的日常。在青岛回民社区厨房,师傅向队员们展示面点等制作的完整流程,讲述食材选用、制作工艺背后的文化理念;济宁美食摊位上,摊主现场制作特色美食,队员在旁学习,感受烟火气息里的饮食传承;济南居民家中,队员与家人一起揉面、造型,体会家常饮食承载的亲情与文化;泰安街边,队员观察“青州名吃回族糗糕”制作售卖,了解街头美食的传播与传承。
实践尾声,队员们认真记录不同饮食的制作要点与背后故事,并结合食品科学专业知识,探讨传统技艺在现代生活中延续发展的可能。一位老师傅感慨:“年轻人愿意贴近这些日常饮食制作,老手艺、老味道就能更好传下去。”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使队员们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而且让青年学子在“烟火气”中读懂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更坚定了其传承民族文化、促进交流互鉴的使命担当。未来,学院将持续搭建实践平台,引导青年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青春动能。
(审核 吴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