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学团工作

学团工作

【农业与生物】聊城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节气耕新 古今传韵”服务队举办“稚子剪节气 童心怀古韵”剪纸实践活动

  为深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少年儿童在实践中感受节气智慧与民俗魅力,厚植文化自信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8月11日,聊城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节气耕新,古今传韵”服务队于聊城市东昌府区举办“稚子剪节气,童心怀古韵”剪纸实践活动。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化身“节气小老师”,借助图文并茂的PPT、动画短片和民间小故事,系统讲解二十四节气的起源、物候特征与民俗内涵。从立春“咬春”、清明插柳的农耕习俗,到夏至吃面、冬至数九的生活智慧,一个个鲜活的节气故事搭配时令图片,让孩子们直观理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互动问答环节中,“为什么小满要祭车神?”“立秋有哪些养生习俗?”等问题引发热烈讨论,孩子们对节气文化的认知在轻松氛围中逐渐深化。

  剪纸创作环节,志愿者先示范剪刀握法与“折、剪、刻”基础技巧,再展示“春分燕归”“芒种插秧”“霜降红叶”“冬至饺香”等主题剪纸样品,细致讲解图案对称设计与节气元素的融合思路——如用麦穗表现芒种、以雪人点缀冬至。孩子们拿起彩纸和剪刀,在志愿者的巡回指导下动手创作:有的对折彩纸剪出“夏至蝉鸣”的对称图案,有的用镂空手法表现“白露鸿雁”的灵动姿态,不时响起“老师,我想给小雪的剪纸加个雪人”的创意想法。经过一小时创作,一幅幅充满童趣的节气剪纸作品陆续完成,孩子们举着自己的“立秋枫叶”“大寒梅花”相互展示,脸上洋溢着成就感。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基础剪纸技巧,将抽象的民俗知识转化为具象的艺术表达,在心中播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而且锻炼了同学们文化传播与教学组织能力,体会到青年一代传承民俗文化的责任与使命,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注入青春力量。

(审核 吴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