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学团工作

学团工作

【农业与生物】聊城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举办“欢愉与创造:生命意义之辨”主题辩论赛表演赛

  为激发学生思辨精神,锻炼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深化对生命价值的思考,5月18日,聊城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于东校区2号教学楼516教室举办“欢愉与创造:生命意义之辩”主题辩论赛表演赛。正反双方围绕“欢愉是活着最大的意义”与“创造是活着最大的乐趣”展开激烈交锋。

  比赛伊始,正方一辩以心理学中“积极情绪促进身心健康”为切入点,引用古希腊伊壁鸠鲁学派“快乐即至善”的哲学观点,强调欢愉是生命最直观的体验与追求。反方一辩则立足人类文明史,从神农尝百草到现代科技创新,论证创造推动社会进步、赋予人生超越性价值,提出“创造是生命最深刻的满足感”。双方立论层次清晰、旁征博引,展现出扎实的理论功底。

  自由辩论环节将比赛推向高潮。正方二辩以“平凡人的幸福日常”为案例犀利发问:“若创造伴随痛苦与牺牲,何谈生命之乐?”反方三辩迅速回击:“敦煌壁画千年不朽,创作者无名却精神永存,这种超越个体的价值岂非更高层次的欢愉?”双方在“短期愉悦与永恒价值”“自我实现与社会贡献”等议题上激烈交锋,逻辑缜密、反应迅捷,多次以巧妙类比和精准反驳赢得观众掌声。

  总结陈词阶段,正方聚焦当代社会压力下个体幸福的重要性,呼吁关注生命本真的情感需求;反方则升华至人类文明进步的责任,提出创造是赋予生命独特印记的终极意义。双方既坚守立场,又展现了对生命意义多元性的包容思考,引发观众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深度反思。赛后,评委刘骏凝指出,辩论赛不仅是语言的较量,更是思维广度与深度的拓展。无论是追求欢愉的感性共鸣,还是崇尚创造的理性探索,皆为青年探寻人生方向的珍贵尝试。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彰显了农生学子们卓越的表达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更以多元视角启发青年思考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平衡,为学院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注入活力。

  (审核 吴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