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学团工作

学团工作

【农业与生物】我院承办聊城大学2025年第1期辅导员沙龙活动

  为全面贯彻学校第四次党委扩大会精神,深化“大思政”育人体系建设,全面推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新形势、新政策下辅导员队伍科研创新能力,3月6日,由聊城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主办,设立在我院的聊城大学“学海导航”辅导员工作室和聊城大学“书香稼穑”辅导员工作室联合承办的聊城大学2025年第1期辅导员沙龙活动于东校区4号教学楼C区全景教室隆重举行。

  党委学生工作部部(处)长都超出席,聊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副处长刘长安,聊城大学学报编辑部、教授周浩集担任主讲嘉宾,全校专、兼职辅导员约100人参加本次活动,活动由我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吴洪宇主持。

  本次沙龙立足“大思政”工作格局,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水平为目的,以“辅导员人文社科科研政策解读与课题申报”为主题,分为科研政策解读与申报策略分析和主题研讨两个部分,为打造具有理论素养与实践智慧的新时代辅导员骨干队伍奠定基础。

  刘长安副处长从人文社科科研基本情况和我校最新相关政策等方面梳理了人文社科类科研政策及项目申报技巧。他系统剖析了科研项目选题、文献综述撰写、研究方法设计等环节的常见误区,分享了“六要点”申报逻辑——掌握申报规律、优化申报途径、扩展项目来源、做到应报尽报、突出申报重点、反复打磨项目、强化项目跟踪。刘长安鼓励各位辅导员在学术研究道路上要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厘清工作脉络,拓宽思维意识,注重在工作实践中做好积累、总结与思考,切实推进辅导员教学科研项目提质增效。

  周浩集教授紧密结合自身课题申报经验,对辅导员申报专项课题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详细介绍了教育部人文社科辅导员专项课题的申报要求和方法,鼓励辅导员在熟悉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关政策和精神的前提下,结合工作实际找准研究方向、明确研究问题、聚焦研究内容、汇聚研究资源,确保研究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开展。他指出,参与项目申报不仅是辅导员自身学术能力的重要锻炼和显著提升,更是推进辅导员向专业化、专家化和职业化方向发展的关键路径。两位专家的讲解深入浅出、内容详实,为辅导员们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指导和建议,现场辅导员纷纷记录要点,现场互动热烈。

  随后参会人员围绕本次活动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段艳林、外国语学院高级辅导员张晓冬、商学院辅导员巨梦薇分别进行了发言,分享了个人的科研心得体会。讨论环节气氛活跃,充分展现了我校辅导员队伍立足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为辅导员搭建了集学习、研讨、交流为一体的平台,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和职业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今后,设立我院的两个辅导员工作室将继续推进辅导员素养能力提升工程,组织开展主题多元的辅导员沙龙活动,切实加强辅导员理论素养、工作研究、工作实效,打造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审核 吴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