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学团工作

学团工作

【农业与生物】聊城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智“绘”古村·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赴东阿苫山村开展实践活动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乡村正迎来发展机遇。为积极响应战略号召,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1 月 12 日,聊城大学智“绘”古村·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深入东阿县苫山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东阿苫山村,位于东阿县城西南近30公里处,南临黄河,背靠苫羊山,地理位置优越,历史风貌保存较为完整。这座古村落由石头房、李学诗故居、青石古街道和数栋古建筑组成,展现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乡村特色。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苫山村积极探索“以开发促保护”的模式,鼓励民间力量与政府协同合作,共同参与古村落的保护与更新工作。

  精研乡土,共绘古村新华章。为使调研更精细、具体,在深入东阿县苫山村之前,队员们通过广泛查阅苫山村的历史资料、地理信息、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初步了解了当地的基本情况和发展需求。队员们还精心设计了详细的问卷,内容覆盖村民生活、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关键领域,以确保调研问题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调研期间,队员们深入苫山村,与村民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居住需求以及对村庄未来发展的期望。此外,队员们还对苫山村的建筑风格、村落布局、环境卫生等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记录。通过这些深入的调研活动,服务队收集并分析了大量数据和信息,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测绘先行,遥感助力乡村兴。为了深入了解苫山村的实际情况,挖掘其独特的古村风貌,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服务队深入开展了实地测绘工作。队员们细致踏勘苫山村的街巷闾阎,进行了周密的调研。队员们运用无人机技术,对苫山村的建筑格局、周边环境等宏观景观进行摄影记录,全面掌握了村庄的整体布局。同时,队员们还利用专业摄影器材,多角度捕捉苫山村的文化遗产,如李学诗故居、石头砌成的墙体、石碑等微观细节,进行了精细的拍摄。此外,队员们运用先进的测绘设备,对具有特色的古建筑进行了精确测量,并对所拍摄的照片进行了详细的标注和记录,为后续的规划与设计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尺寸数据,生动呈现了古村的现状。 

  聊城大学智“绘”古村·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成员们秉承着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深入乡村,推动乡村振兴,擘画美丽乡村。成员们经过深度调研与实地测绘,不仅为古村落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更进一步促进了苫山村文化的传承与守护,让古老村落重焕生机,在保护中得以实现创新发展。​

  (审核 吴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