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学科科研

学科科研

农业与生物学院教师受邀参加“第十六届中国江北水城·两河明珠(聊城)葫芦文化艺术节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话会”并做报告

2024年10月12日,第十六届中国江北水城·两河明珠(聊城)葫芦文化艺术节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话会在聊城市阿尔卡迪亚酒店举办,本届对话会的主题是:“云集东昌府,围‘芦’共聊”。会议旨在深挖葫芦种植、雕刻、文化资源禀赋,延伸葫芦产业链条,推动“葫芦+”多元融合发展,全力打造葫芦产业茁壮发展营商环境,汇聚业界精英,共同探索葫芦产业发展前景,推动聊城文旅产业及城市经济发展。

此次对话会由山东省聊城市举办,东昌府区承办,是聊城第十六届葫芦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聊城市东昌府区委常委、副区长刘继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聊城市东昌府区旅游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王涛、经济日报社原总编辑、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传媒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冯并、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孟昭连、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葫芦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石景山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杨金凤副教授,聊城农科院蔬菜工程中心负责人轩华强高级农艺师、 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刘昆教授、 聊城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穆红梅参加会议并做报告。

图片1.png

图片2(1).png

葫芦的谐音是“福禄”,自古以来就象征着吉祥、幸福,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华文明重要的文化符号。葫芦是聊城市东昌府区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产业,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参会的专家从葫芦文化与水文化、葫芦文化的历史积淀和世界葫芦艺术发展、中国古代葫芦艺术品和考察海外葫芦艺术、葫芦新品种的培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人才的保护、培养,运用生物技术解决连作障碍问题等作了报告。为聊城葫芦产业发展献计献策,推动聊城市葫芦产业全链条升级。在本次学术对话会上,聊城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植物逆境应答与抗逆调控团队成员、聊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生导师穆红梅副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在大会作学术报告: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抗逆生理及连作障碍研究。穆红梅副教授从事葫芦栽培及抗逆研究7年,发表葫芦研究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获批发明专利1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0人。主持完成葫芦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收集葫芦地方品种33个,从葫芦果实、花、叶、花粉等形态对其进行了形态学聚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转录组测序,开发了SSR和SNP引物,从分子角度对其进行系统学研究。围绕如何提高栽培葫芦抗逆性的生产问题,研究了外源一氧化氮、外源激素对提高葫芦抗逆性的作用及机理,并且针对葫芦连作障碍现象,探索了使用土壤微生物肥料对改善葫芦连作障碍的作用,为当地葫芦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图片3.png

 

图片4(1).png

聊城市农业局、东昌府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产业局、旅游局、葫芦种植销售企业代表、聊城市农科院、聊城大学、聊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近二百多人参加此次会议。聊城大学办学定位为地方应用型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作为和当地经济结合最紧密的学院之一,学院领导从多个渠道,全方位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地方经济交流活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将科研项目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为农民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将文章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聊城市自2007年起已经成功举办16届的葫芦文化艺术节,2024年葫芦文化艺术节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7000余名葫芦客商、种植户、葫芦文玩爱好者和学者、艺术家齐聚聊城,共享葫芦文化盛宴,文化节规模空前,游客接近20万人次,销售额达到2.9亿元。大众新媒体大平台以《聊城:告诉你一个不同凡响的葫芦!》、东昌府政务、东昌府新闻、聊城新闻均对聊城市葫芦文化艺术节进行了全方位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