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

风景园林招生方向简介

以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山东省特别是黄河流域下游地区发展需求为重点,聚焦以下四个研究方向。

1、风景园林植物与应用

以黄河下游特色植物资源为重点研究对象,以观赏性和抗逆性为主要研究目标,重点开展功能基因组学、重要经济性状形成与遗传基础、资源收集评价、繁殖栽培、养护与利用等研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植物新品种和技术支持,解决园林绿化的植物材料种类和品种贫乏的问题。

研究‘聊红’槐、‘聊红’椿等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做强‘聊红’系列;抢抓聊城市作为“南竹北移”永久会址的战略机遇,开展竹子引种驯化、繁育技术、抗性等方面的研究;开展古树健康评价和保护、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植物-病原菌互作机理、新型植物源农药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2、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围绕新时代城市更新和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园林文化,借鉴国外优秀的经典案例,聚焦文化展园、运河景观、名城保护、鲁西乡村景观等领域,开展各类城市公园绿地及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

聚焦鲁西平原水乡风貌,研究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乡村“三生”空间景观特征及保护建设途径;依托京杭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展山东运河文化景观廊道、大运河文化公园设计和名城保护的研究。依托“数字工坊”,借助VR/AR/MR技术,开展沉浸式园林景观体验设计,打造数字科技文化创新产业形态。

3、黄河下游城乡景观保护与生态修复

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围绕黄河流域下游土壤盐渍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功能受损等生态问题,开展黄河流域下游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开展盐碱地胁迫生境的生物修复技术及机理研究;开展植物群落配置研究,构建近自然、低维护的植物群落模式;开展园林植物生态效应和景观效应分析与评价,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基于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机制”原理,分析黄河下游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揭示景观变化的驱动机制;开展黄河流域下游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研究,构建以生态系统功能保护为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

4、风景园林评价与管理

主要从事风景资源评价、园林景观效益评估、法规与政策体系、风景游憩管理、风景园林运营维护等工作。具体包括风景资源的评估、经营与管理、风景园林评价与决策管理、风景园林运营与使用者行为管理、风景园林游憩管理、风景园林工程监理等。